close
草山行館原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,是在1920年時為了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日本裕仁天皇至台灣視察時所蓋的。[1]
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,此行館變成為了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官邸,並成為台灣的第一個總統官邸。
蔣中正及其夫人在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後便搬離了草山行館,而草山行館亦改名為「夏季避暑行館」,另稱為「草山老官邸」或是「後山官邸」。[2]
台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在2002年12月19日將草山行館登記為歷史建築,並將其定名為「草山行館」。
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現在負責將此處規劃為一文化藝術活動中心,另委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營管理,並於2003年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。
草山行館總佔地面積為4,275平方米(0坪),為典型日式建築。
原內部空間分為穿堂、大廳、會客室、書房、臥室、主臥室、起居室、客房、廚房、中庭與露台等,在規劃為藝文沙龍後,現規劃為美廬、飲和堂、萃英堂、大雅堂以及介壽堂。[2]
草山行館在2007年4月7日時遭受火災[3][4],研判為人為縱火[5],但是台北市文化局已表示將會重建草山行館。[6]重建後之行館已於2011年12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。
(引用自維基百科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